飲水思源 感恩祖國

頒奬典禮回顧
「慶祝東江水供港60周年新詩創作比賽」頒奬典禮於2025年10月18日完滿舉行,出席主禮嘉賓包括: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凌友詩博士、中西區區議員 王倩雯博士、中聯辦宣文部 李若潔二級調研員、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常務副會長, 總幹事 林燁女士及香港音樂體育文化聯盟 張維樂主席,以及十多間獲奬學校師生到來,共同見証這份對祖國的赤誠告白,引導新一代飲水思源、厚植家國情懷。
獲奬學校名單:
- 筲箕灣東官立中學
- 宣道中學
- 嗇色園主辦可藝中學
- 李求恩紀念中學
- 培僑中學
- 香港培道中學
- 創知中學
- 港島民生書院
- 聖若瑟書院
- 保良局何蔭棠中學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
- 將軍澳官立中學
主辦及支持機構
- 指導單位:江西省贛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、香港中華文化總會
- 主辦機構:中國心文化促進會
- 支持機構:香港音樂體育文化聯盟
比賽宗旨
2025年是東江水供港60周年,這一重要里程碑不僅象徵著祖國對香港同胞的深厚情誼,更是兩地血脈相連的重要紐帶。為了讓學生們飲水思源,感念祖國對香港的關愛,並激發他們回饋社會的熱情,我們特別舉辦中學生新詩創作比賽。
此次比賽同時響應香港的“兩文三語”政策,鼓勵中學生深入探討中華文化的精髓,積極參與文化創作,同時提升他們的中文能力。參賽者將能夠通過詩歌表達對祖國的情感,展現對香港與祖國關係的深刻理解,並創作出富有創意的作品。期待大家的參與,共同慶祝這一美好時刻!
核心價值:
1. 以文學創作形式引導學生瞭解東江水歷史及中華文化精髓;
2. 提升學生中文寫作能力及文化創造力;
3. 通過交流活動增強國家認同感與民族歸屬感。
創作主題與參賽要求
創作主題
「飲水思源 感恩祖國」——東江水供港60周年 (可結合個人感悟、歷史故事、兩地情誼等角度創作)
參賽年級
中一至中六年級學生
作品要求
語言形式:中文創作(鼓勵以普通話或粵語思考,可融合現代詩或古典詩詞風格);
體裁:新詩,字數限300字以內;
原創性:未公開發表作品及未在其他比賽中得獎,嚴禁抄襲;
作品提交方式:可選擇以下其一進行遞交。
作品提交方式:(只可選擇其一,不可重復遞交)
一.「由學校為單位統一遞交」
1. 以學校為單位統一集合參加學生作品遞交,每位參賽學生只能提交一份作品;
2. 請使用Microsoft Word 集合所有作品,每篇作品須同時註明 1.學校名稱、年級、參賽學生姓名、作品標題及300字內的作品內容;
3. 請各學校將Word檔案以郵件方式發送至 event@hkmsca.hk ;
4. 郵件主題請使用以下格式:【學校名稱】_東江水供港60周年新詩創作比賽作品提交。
二.「學生自行遞交」
1. 參賽學生可以直接將作品填寫在電郵內並發送至主辦方郵箱 event@hkmsca.hk;
2. 每篇作品須同時註明 1.學校名稱、年級、參賽學生姓名、聯絡電話、作品標題及300字內的作品內容;
3. 郵件主題請使用以下格式:【參賽學生姓名】_東江水供港60周年新詩創作比賽個人作品提交。
截止及公佈日期
截止日期:2025年9月29日
結果公佈:2025年10月1日
頒奬典禮:2025年10月18日
獎項設置
冠軍(1名):獎狀及書券總值 1000 元
亞軍(1名):獎狀及書券總值 800 元
季軍(1名):獎狀及書券總值 600 元
優秀獎(5名):獎狀
*特別獎勵:所有獲獎者可參加由主辦機構組織的 2-3 天內地交流團,費用全免。
評審標準
主題契合度(40%):緊扣東江水歷史與感恩祖國的主旨;
文學性與創意(30%):語言優美、意象創新、情感真摯;
文化內涵(20%):體現中華文化元素或兩地共融精神;
語言表達(10%):符合中文語法規範,展現“兩文三語”特色。
評審團組成
- 中國心文化促進會
- 香港中華文化總會
- 香港音樂體育文化聯盟
參賽須知
1.不可抄襲或請他人代筆,不可使用 AI 軟體代筆。
2.創作內容不能涉及不合法、淫褻、不雅、誹謗、恐嚇、色情、騷擾、致他人有憎恨或不安、 冒犯種族或民族、歧視、鼓吹被視為犯罪的行為、引致民事或刑事責任、違法任何法例、 規則或不正當的資料,確保沒有侵犯他人權益,包括智慧財產權。
3.創作內容不能包含或引用人、學校、公司及品牌的名稱、標籤和商標等。
4.參賽作品的版權歸屬參賽者,唯參賽作品一經遞交,即表示同意主辦機構可無償使用該作品進行出版、展示已作宣傳等相關用途。

